691、再设内阁!(1 / 1)

大朝会辩论结束,春日的旭日也从东方升了起来。

偌大的紫禁城被笼罩在暖阳之中。

老爷子笑容有些狡黠,一闪即失。

朱怀捕捉到了,他知道今天的朝会让老爷子达成目的了。

“启奏皇祖父。”

等朝臣议论完毕了,朱怀也该出场了。

朱元璋点头:“说。”

朱怀肃穆的道:“虽御设司礼监会减轻皇祖父压力,但刘夫子和方夫子说的却也有几分道理。”

“国家权柄大事,不可不察。”

众人微愕,皆将目光投向朱怀,神情略带几分紧张。

谁都怕自己是被这对爷孙两给算计进去。

现在司礼监的事议论完成了,万一这对爷孙,再将内阁的事给抽了,那这些文官真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。

“孙臣奏议,亦当让臣工也分掌其奏疏大事。”

此言一出,众人面色纷纷顿变,脸上却带着浓烈的振奋,纷纷敬畏的将目光投向朱怀。

朱怀继续道:“内可设司礼监,外可设内阁,两相协同批掌奏疏,则国家安定也。”

百官听罢,纷纷抱拳,道:“皇太孙英明,臣等附议。”

“臣等附议!”

百官喜从心起,刚才那仅有的一丝担忧,现在也烟消云散,再看朱怀,目光更多几分敬畏和尊重。

这一对爷孙,当真是将百官全部算计进去了。

朱10元璋闻言,洋装认真的思考片刻,道:“咱准了,司礼监内阁设立诸事,由皇太孙统管。”

百官闻言,面色又是一变。

一众人眼都绿了,纷纷抬头,若无其事的看了朱怀一眼,然后归于平寂。

司礼监和内阁之事商讨完毕之后。

礼部尚书李原出列上奏道:“启奏圣上,今科进士录取一百二十六人名额已定。”

朱元璋喜气洋洋的道:“好,宜尽快张贴皇榜,布告天下,你礼部也当尽快设殿试时日。”

李原抱拳道:“臣遵旨!”

等大朝会结束,时辰也日上三竿。

朱元璋挥手退朝,百官尽情退去。

司礼监和内阁两件大事终于被安排下来。

后面则由朱怀一手操办了。

他回到养心殿后,并没有先批奏疏,而是先召见了方孝孺和刘三吾。

后宫的太监还是需要国子监派些人过来教他们识文断字。

方孝孺和刘三吾自是不肯,折衷之后,找了一些刚入翰林的年轻官吏来皇宫教习太监学习学问。

此事商讨完毕之后,刘三吾和方孝孺便告退。

“大孙,事情还是要你操劳着,等司礼监和内阁彻底架起来之后,担子就会轻松不少。”

朱怀点头,笑道:“多谢皇爷爷。”

“谢什么啊。这两件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,司礼监只是提出一个大概念,具体要怎么操控太监,宦官之间又怎么平衡,都需要你写出一条妥善的办法来。”

朱怀认真的点头,道:“皇爷爷放心,我心里已经有了些眉目,等写出来之后,再给您老过目。”

“好!”

朱元璋应了一声,爷孙吃了午饭之后,朱元璋便去午睡,朱怀则开始在案头写着关于司礼监架构的问题。

从秉笔太监掌印太监等等,司礼监内部也是要有分权的,秉笔太监帮着批鸡毛蒜皮的小奏疏,掌印太监则负责批红。

太监之间也需要平衡,无论如何,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
他和朱元璋一样,都属于开辟制度的帝王,他需要给大明未来定出一条近乎于完整且合理的皇权架构,以便后世子孙能轻而易举的掌权,而不至于让皇权旁落到太监手里。

这些事都需要朱怀去操心,累是一定累的,但制度一旦定出来,后世子孙就能少操心不少。

咯噔!

朱怀思绪想到这里,自己都不由一愣。

不知不觉中,他也开始向着老封建发展了,一切以自己和皇家利益为出发点,保证皇权万世流传。

朱怀自嘲一笑,设身处地的去想想,自己深处这个时代的浪潮中,又被朱元璋教导快近两年。

若是思想还不转变,他自己都不相信。

……

在洪武二十六年,二月底的这一天,江南贡院旁边,人潮拥挤。

无数头戴平定四方巾身穿儒衫的学子,如浪潮一般,涌向了江南贡院。

今天是张贴皇榜的日子。

贡院的木墙板子旁边,被围的人山人海。

“我中了!哇哈哈,吾中矣!”

“哎,等来年吧。”

几家欢喜几家愁,有人高中就势必有人落

榜。

大明的科举,尤其进士,每三年录取的人数不过看看一百多名。

三年!

人生有多少个三年?

乡试三年,会试三年,也就是说,最少六年,一名学子才有可能进入进士科。

但无数人会在乡试一关就折戟沉沙,更别提会试。

能连续高中的,在有明一代,一定是祖坟冒青烟。

贡院旁边,人生百态尽显。

“不对,不对!”

有人忽然高喝:“舞弊!朝廷舞弊!”

“为什么榜单上只有南人?为什么一名北人都没有?”

“朝廷在故意舞弊!”

一时间,声音越来越高亢。

礼部贡院顿时走出来一群皂吏,纷纷持棍驱赶。

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停下,并且越演越烈!

某处酒楼内。

“黄兄,恭喜高中啊。”

“谢谢,谢谢,这顿我请。”黄淮笑容满面。

“屁的高中!不过只是沾了南人的光罢了!”

“对!他是浙江永嘉人,主考官和阅卷官都是南人,你们南人自然能高中!”

一群仕子们义愤填膺。

黄淮恼羞成怒道:“科考靠的是真本事,什么南人北人,朝廷开科取仕,还能作假不成?”

“呵呵,你如此维护朝廷,看来没少收到朝廷好处吧?”

“是啊,乌烟瘴气!这科举,索性也就不要录用北人了,直接让你们南人入科考试便是!”

“胡闹!”黄淮冷笑,“真是自己不行,还偏要扯出一大堆理由。”

“小人而已!”

“你骂谁小人?进士了不起?打他!”

“打!”

酒楼内诸学生纷纷开始乱战。

酒博士眼见事态越演越烈,忙不迭跑到应天府将官府叫来。

这种南北人仕子之间的仇视越演越烈,应天府忙的不可开交,官府所有人都冷汗涔涔。

若是普通人酗酒闹事,事情最终不了了之。

然而这些可都是未来大明的官吏,应天府不得不重视。

于是应天府将案件移交到刑部。

刑部尚书杨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,顿050时额头冷汗涔涔。

这件事可大可小,他根本无从决断,于是抱着卷宗,急促朝礼部走去。

礼部衙门和刑部衙门相去不远。

未片刻之后,杨靖便冷汗涔涔的抵达礼部。

“李尚书,梁侍郎,大事不好了。”

李原和梁焕正在正厅喝茶,商议着春三月殿试的事宜。

听到杨靖大呼小叫,不免有些好奇。

“什么事慢慢说。”

李原端着茶水,轻轻吹了一口滚烫的热气。

梁焕则给杨靖倒一壶茶,便道:“刑部出了事,和我礼部八竿子打不着关系,杨大人这是如何惊慌失措啊。”

杨靖抬眸看着礼部这两名部堂,心想两人心真够大的。

“今年参加会试的学子们打起来了。”

李原呵呵笑道:“打起来你刑部处理了便是。”

“说礼部作弊。”

噗!

李原和梁焕同时将茶水喷薄而出,气急败坏的道:“胡扯!抓起来!将这些妖言惑众的家伙都抓起来!”

杨靖道:“今科进士学子,皆出自南方,北方并没有一人上榜……”

“啊?”

李原和梁焕相互对望一眼,皆面面相觑。

“有这事?”

两人异口同声开口。

“不知道啊。”

“快!将卷子拿过来看看!”李原吩咐梁焕。

这件事,已经不单单是刑部案件,如果是真的,则就掺杂了很严重的政治事件。

这些身居高位的部堂不可能不知道,他们不担心学子们闹事,担心的是这件事背后的政治复杂性!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