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6、秦王中招!(1 / 1)
皇明功勋楼的消息一俟传出去,朝堂百官顿时激动起来。
蓝玉等武将更是心怀无限希望,目光灼热。
内阁等各文臣,更是铆足了劲,想成为第一个跻身入皇明功勋楼的文官。
这是无上的荣耀,没有官吏不心生向往,做官一辈子,不就是为了这么一点名声么?
文武百官因皇明功勋楼的存在,更加热情澎湃,更是铆足劲准备做出一番功勋。
……
洪武二十九年,夏六月。
烈日炎炎之下,刑部左侍郎王唤之中山王府徐膺绪以及定远侯王弼等人,浩浩荡荡朝东海倭岛出发。
皇明皇太孙令平倭王蓝玉替自己送行一行人。
同时,朱怀又下旨,令解缙回大明述职,又令礼部右侍郎赵贞吉擢升为交趾布政使,代替解缙分管交趾。
这一年夏天,朱怀对大明地方和朝廷进行了一次硕大的人事调整。
这次看似无比正常的人事调整,实际又一次让朱怀的皇权加固。
朱怀调任的,几乎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翰林院进士,将他们都安插在六部都察院等各衙门历练。
随着老一批官吏垂垂老矣,大明政权用不了多久就会更新换代。
朱怀现在就需要培养年轻一代的进士。
譬如今年刚入翰林院的进士,如夏元吉杨荣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内阁辅臣,此11时都被朱怀安插在各部。
这两个家伙现在还不是后世超级内阁班子。
现在梁焕杨靖和詹徽已经垂垂老矣,用不了多久就会致士。
朱怀现在已经在考虑用杨荣夏元吉王恕黄淮解缙等人储备入阁。
六部的尚书班子也要开始调整,到洪武二十九年,那些追随朱元璋治国的高层官吏已经纷纷快要到了退休的年纪。
国家人才的储备,朱怀十分重视。
养心殿。
朱怀正拿着吏部的人员履历看着,心里大概已经有个规划蓝图,只等着慢慢过度。
朱元璋今天心情不错,早晨去东宫吃了点早餐,又带着朱文墘玩了一会儿,便早早来到养心殿。
“皇爷爷。”
朱怀将吏部的人员履历放在案牍上,起身走到大殿门口,搀着老爷子,道:“老爷子心情不错呀?”
朱元璋笑呵呵的道:“开心是一天,不开心也是一天。”
“你媳妇儿肚子越来越大啦,咱可以确定,又是男孩儿。”
朱怀狐疑的道:“哦?我咱觉得妙锦比檀儿怀的时候还显怀?要孙儿看呐,指不定是龙凤胎!”
朱元璋愣了愣,随后大笑:“哈哈哈!对对,儿女双全最好啦,不过这还不行。”
朱怀不解的道:“为啥?”
朱元璋笑道:“你呀,加把油,给小猪崽子在造出个弟弟妹妹来。”
小猪崽子说的是朱文墘。
朱怀震惊了。
“还……还要一个呀?”
“可不是么?呵呵。”
朱怀搀着老爷子,乐呵呵的坐在案牍前的胡床上。
朱元璋瞥了一眼案牍,将吏部的履历名单拿起来,笑呵呵的道:“咱好久没看奏疏了,来看看你在做啥。”
朱元璋拿着吏部的名单,看到许多名单都被朱怀用朱笔批了红,还有许多备注。
老爷子笑道:“这是打算要调整人事班子了么?”
朱怀点头道:“是啊,詹徽他们都老了,一来继续操劳国事会对身子有巨大损耗,二来也要到了退休致士的年纪。”
朱元璋感慨一番,这才恍然道:“老了,都老了呀!当年跟着咱一起打天下治江山的老伙计们,都老咯。”
“你既想用这批年轻的班子,一直放在外面也不是个办法,要想办法调到中枢来才是正办。”
朱怀揉了揉额头,叹道:“孙儿也想,可是山东河南两个地方现在都还不太平,等黄淮王恕和铁铉做出点成绩再说吧。”
朱元璋嗯了一声,道:“你看人的眼光,咱信服,铁铉这小子,短短不过两年时间就在山东站住了脚,现在也该要调整到左参议上去了吧?”
铁铉去山东两年时间,迅速在布政司站稳了脚跟,以其强大的手腕,稳住了山东官场。
当时朱怀怕给铁铉空降过去的官吏品秩太高,所以压着铁铉,让其在经历官上历练。
如今两年有余,铁铉这把剑已经磨的够光够亮了。
“嗯,孙儿这两天就准备调整铁铉在山东的位置,给他推上左参议上去。”
朱元璋点点头:“当初你看中的这一辈年轻人,个顶个的强。”
“解缙将交趾治的不比内阁弱,就算将内阁阁老放过去,都未必有解大绅做的好。”
老爷子有些感慨,道:“当初这个刺头,见你第一面的时候,就在抨击咱,那时候被你收拾的服服帖帖的,咱就知道,以后你们君臣会做出一番了不得的事业来!”
“铁铉这个人稳重踏实,允文允武,未来前途也不会比解缙差。”
“大孙,你这眼光不得了呀!”
朱怀有些羞赧,其实不是自己眼光不得了,而是他了解这段历史,知道这些人在未来,都是至纯至忠之辈。
在这个前提上,朱怀才会考量他们的治国本事,从而加以任用。
朱怀笑了笑,道:“是他们有本事,孙儿其实也没做什么。”
朱元璋笑着摇头:“他们在有本事,也离不开你这个掌舵的,不要谦虚了,没有你,再好的剑也会生锈。”
“不说别的,就徐家那茬事,咱就看出你的魄力来了,换做任何一位皇帝,恐怕都不会有这种魄力!”
“想在猜忌之后,再重用一批人,咱自己都做不到,你比咱强!”
听着老爷子的夸耀,朱怀挠挠头,一脸羞赧,道:“谢谢爷爷的肯定。”
“傻孩子。”
朱元璋笑笑,“让咱来看看奏疏,这都两年了,也没批过奏疏了,咱来看看你批的咋样。”
老爷子手痒了。
毕竟快两年没有摸过政事了。
朱怀笑着将司礼监的奏疏都交给老爷子。
朱元璋瞪着眼,不解的道:“这是啥?”
朱怀解释道:“这是内阁的票拟,他们先会票拟出政事的处理意见。”
“这边这个红笔呢,是司礼监批的,他们会给出简单的批阅意见,最后孙儿就拿着奏疏过目一下就行啦。”
“要是司礼监批的可以,就画个勾,司礼监那边批的不行,孙儿再重批。”
新的政事运转比以前的流程有些复杂,老爷子470是个聪慧的人,很快就能想明白。
想明白之后,才赫然发现,这种批奏疏虽说复杂,但也简单,最主要的,节省了很多帝王的精力。
老爷子看了几封,都被批阅的稳当的很。
“不错,不错。”
老爷子咂摸咂摸嘴道:“这是比咱以前批的少了许多精力,咱那时候要早点搞你这一套,不知要轻松多少。”
朱怀笑了笑。
没多时,司礼监那边又送来一封奏疏。
朱怀对老爷子解释道:“这个时候,通常都是司礼监批不了的奏疏,回拿过来给孙儿看。”
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巴,道:“原来是这么回事。”
“成,拿给咱看看。”
朱怀看了一眼郑和,道:“给皇爷爷。”
郑和笑着将奏疏递给朱元璋。
朱元璋笑容满面的接过来,翻开奏疏仔细的看着。
只是看着看着,老爷子的笑容渐渐凝固。
朱怀愣了愣,明显感觉朱元璋的火气正在攀升,果不其然,等朱元璋看完,直接将奏疏朝地上重重的甩下去!
“混账东西!”
朱怀呆怔了一下,老爷子如今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岁数,什么事都看的很开,就算家国大事,也不会如此动怒。
他忙不迭道:“皇爷爷,怎么了?”
朱元璋苍老的脸颊在抽搐,浑身都在颤抖,双拳死死握住,眼中仿佛在喷火。
朱怀赶紧捡起奏疏。
只是看了一眼之后,他一颗心也跳到嗓子眼了。
秦王……二叔……完蛋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