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22、败下阵来!(1 / 1)
都察院现在已经经过一轮调整。
自从蓝玉事件之后,许多都察院的都御史以及六科的言官被流放的流放,砍头的砍头,贬官的贬官。
现在的都察院和六科,几乎都是很纯粹的文官士大夫。
但是纯粹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信念。
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士大夫,见到不平之事,见到不符合礼法之事,依旧会冒死弹劾。
都察院右都御史范敏是洪武十二年进士,是亲眼目睹过胡惟庸和李善长的转正,曾因弹劾胡惟庸和李善长,被贬官到河南为右参议,洪武十九年才被调整到朝廷重新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。
“启奏殿下,古来帝王以尊礼和受尊敬,礼上约束天,下约束人,帝王专权,则需受礼和不犯错。”
“臣子的职责则是纠正帝王不符合礼法之事。”
“洪武三年,皇上与百官商讨之后,对天下礼法进行约束,此为纠正后世子孙德行之事,便是为了防止历代皇帝和臣子德行不正,故此,无论君臣,都以遵循祖训为己任。”
“皇上钦定过各路藩王之职责所在,今殿下欲改皇明祖训,此非越俎代庖乎?此非不尊祖宗乎?”
“且皇上尚未大行,殿下便如此专断,此实令人寒心也,请殿下明正德行,以为百官做表率。”
范敏说完之后,几名给事中也纷纷出列附和范御史的话。
“各地方藩王不断上奏奏疏到都察院内阁六部,且藩王在其守地劳苦功高,抵御外敌,此乃定制,殿下公然违抗祖训,此不孝也!”
“请殿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,请殿下肃明德行,尊崇礼法。”
这群御史言官言之凿凿,言辞激烈。
倒不是受到某些藩王的蛊惑,他们只是单纯觉得朱怀这几年做的越来越有违礼法,现在甚至将皇明祖训都不放在眼里。
更何况现在朱元璋还没驾崩。
他日朱元璋要是驾崩,还有什么能困住朱怀?
这才是他们担心的事。
朱怀听着众人的话,并没有开头,他环顾四周,道:“尔等都这么觉得?”
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景隆出列。
左佥都御史是右都御史的下官,换句话说,李景隆是范敏的手下。
都察院的部堂是暴昭,不过暴昭这两年年纪大了,也快到了致士的年纪,按照资历来说,范敏应当会接管都察院。
可这个时候李景隆却依旧敢跳出来与范敏唱反调。
李景隆道:“启奏殿下,臣就事论事的说,范大人这话实在太荒谬了。”
“且不说沈王朱模究竟有没有九边藩王那么强的军事防御和进攻能力,就交趾布政司来说,那里需要藩王掌什么兵权?这不是可笑么?”
“范大人文官出生,但对武备也该好好斟酌斟酌再说才是。”
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都察院。
不得了呀!
都察院自己内乱了。
不过他们也清楚,李景隆从一开始到现在,都是朱怀的绝对拥护者,只要不涉及朱怀,李景隆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但要涉及到朱怀了,他就开始护主,真真像个舔狗一般。
所以李景隆在文官集团其实混的并不好。
不过李景隆也不在乎。
这天下是朱怀的,又不是大明这些文官的,良禽择木而栖,他李景隆的道理就是如此。
范敏气咻咻的道:“一派胡言!本官也就事论事的问李大人,此举是不是违背了皇明祖训?臣斗胆,请皇上来此说话,若是皇上同意,臣二话不说。”
李景隆怒气冲冲的道:“你大胆!皇上年迈,哪儿有精力来这里听你逼逼叨叨?”
“粗俗!”
“臣弹劾李景隆满嘴胡言乱语,为人粗鄙不堪!臣祈求罢免李景隆的官职!”
朱怀捂额道:“说事就说事,先把上一茬事议清楚了再议下面的。”
范敏有些无语,明知道朱怀在拉偏架却又无可奈何。
李景隆冷笑道:“如果真让沈王朱模统帅了交趾的兵权,万一交趾出了什么事,你范敏能负责吗?”
范敏愣了愣。
说实话,他真不敢负责。
可事已至此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道:“本官有什么不敢的?交趾那般多老持之臣在,又怎能让沈王胡来?”
“臣坚持恢复旧制!”范敏抱拳,对朱怀弯腰行礼。
同时,一种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,都唯范敏马首是瞻。
朱怀看着内阁。
内阁三阁老现在也没办法反驳范敏,这家伙是专业的人才,做了这么多年的右都御史,谁能有他巧言善辩?
“臣祈求殿下不要扰乱礼法,若是真要改变藩王的体制,臣恳请皇上亲自出面,与百
官商讨之后,修改皇明祖训,以昭告天下。”
这件事,朱怀本就没有经过老爷子。
他着实也没料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,虽然内阁给朱怀打过预防针,但他还是低估了这群文官的力量。
老爷子年事这么高了,来这里处理政事本就不妥,朱怀也不愿意继续让老爷子抛头露面,听着这群人辩论不休。
最麻烦的还不是如此,如果真让老爷子出来,单单就改一个皇明祖训,都不知要商讨多久。
老人家哪有这么多精力陪着他们胡闹?
朱怀有些不悦的看着范敏,淡漠的道:“方才的话,你说了,如果朱模真在交趾捅了什么篓子,这责任你右都御史担着!届时就休怪孤翻脸无情了。”
范敏心里一咯噔,不过还是挺着胸脯子道:“臣为御史言官,臣身后这些正义之事,都乃科道言官,吾等将一力承担!”
“好!”
朱怀咬牙道:“那孤就依你,按照你的说法,依旧让朱模统领兵权恢复旧制便是。”
范敏长长舒一口气,今日虽然只是一件不起眼的事,但却代表了他们还是能说服朱怀的,有了这个信号就够了!
无论如何,今日文官和朱怀的斗争算是胜了一程,这是可喜可贺的事!
小朝会很快结束。
没多久,蓝玉便急匆匆的朝养心殿走来。
“殿下!”
蓝玉狐疑的看着朱怀,道:“为何让步了?这是千载难逢改变宗室结构的机会呀!”
朱怀叹口气,无奈的看着蓝玉,道:“孤也身不由己,这件事,孤不能在继续和他们硬刚下去。”
“上次因为舅姥爷的事,孤已经罢免了太多的官吏,若是因为此事再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,大明已经没有足够的储备人才填充进来,到那时若是孤耳目失聪,影响比什么都要大,孤不能因噎废食。”
蓝玉握拳,咬牙道:“臣知罪,当初若不是臣……”
朱怀摆摆手:“此事不要再提,一码归一码。”
“宗室改革本就不容易,此事本也不在孤的计划之内,孤不过临时起意,遭到反对也实属正常。”
“算是投石问路了吧,以后的日子还长,路么,自然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,水也要一步步的趟一趟。”
蓝玉依旧有些自责,朱怀说的不错,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蓝玉,也不会让大明损失那么多的官吏。
现在朱怀金口已经开了,断然不会将那些贬低的官吏再召回来。
无论那些人有多大的本事,朱怀都不能在召他们回来,会影响朱怀在百官心中的威信。
“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也快到了致士的年纪,孤得想办法推李景隆上来。”
蓝玉忧心忡忡的叹息道:“恐怕不容易店。”
“李景隆在文官中的印象本就不好,而且就算按照资历来说,也应该是右都御史范敏。”
朱怀摇头道:“不行!范敏此人太过刚正,孤不能让他上位,日后还有许多东西要改,要是有这个家伙在,孤寸步难行。”
虽然范敏也没什么坏心思,但这样的人就不适合推向高位,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置,必须要找个听话的上来,这关乎未来大明各方面的改变和改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