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51、中秋再遇胡青璇!(1 / 1)
东宫内,爷孙相顾无言,默默的坐在门槛前的小凳子上。
朱怀心里不是滋味,眼看着老头已经活不了多久,尤其自己还是在知晓老人家寿命的前提下。
朱元璋心里何尝不是泛着酸,他从没有想过生命会如此珍贵,从没有像今天这样,那么强烈的渴望继续活着。
自从加入红巾军之后,朱重八就从没要过命,打仗永远冲锋在第一,能活着就活,活不了就当给暴元统治敲响丧钟!
人的生命历程实在太过于无奈。
不远处,郑和悄无声息走来。
朱元璋眼泪戛然而止,朱怀默契的也是如此。
爷孙二人在外人面前,永远都是强势神秘威严的形象。
爷孙对望,心照不宣的哈哈大笑。
或许这就是两代帝王特有的默契。
脆弱,不该对任何人展示,他们都是一类人!
“啥事?”
朱怀看着郑和,问道。
郑和忙道:“爷,太爷占城国已经抵达镇江府了,送了一封国书给礼部。”
“礼部不敢叨扰爷,所以就将国书送来了。”
朱怀狐疑的看着郑和,道:“什么东西这么着急?还是想16要回交趾边线的土地?”
郑和摇头笑道:“是喜事儿,占城国希望和咱大明和亲。”
朱元璋哈哈大笑,拍着朱怀的肩膀道:“好家伙!从汉唐一来,咱汉室对外和亲以求平安的事从没有断过。”
“靠一个女人换取和平,这是对男人的侮辱,更是对一个国家的帝王最严重的亵渎!”
“所以从大明立国之后,咱就在皇明祖训上说过!咱大明宁可亡国,也从不割让领土一分,不和亲一次,不纳贡一厘!”
“你小子,好家伙,居然让别人来和咱大明和亲了!”
朱元璋嘿嘿笑着,挑眉道:“那个占城国大公主吧?就是几年前被你坑的娘都不认识的那位?”
朱怀尴尬的道:“年少不懂事,哈哈,那时候孙儿哪儿想那么多啊,就是想让咱大明多弄点好处。”
“也没想过坑她的。”
朱元璋笑道:“得了,现在怎么想?”
“交趾在南海打了几场漂亮的仗,东海又被咱大明惨无人道的虐杀。”
“这占城国,前几年还要嚷嚷着要回土地,现在非但屁都不敢放了,还主动要和亲。”
“摆明了,对方是怕了咱大明,深怕咱大明一个不高兴,挥兵过去,那时候他们恐怕哭都来不及,所以才想出这么一茬事,也是个人才。”
大明根本不需要和占城国多说什么道理,东海的一场大战,已经让占城国看到了大明军士能力究竟多么强大!
所以这次占城国来大明觐见,才会如此猴急的上蹿下跳。
还是那句话,一个朝代,靠着卑躬屈膝是换不来任何的尊重,想要对方尊重甚至害怕,国防一定是第一位!
有了强大的国防能力,才能让大明站在山巅,才能赢得对方的绝对尊重!
“大孙,你咋想的?”
“要咱说啊,不行就纳了妾便是。”
朱怀道:“也没说是谁啊,怎么和亲?”
“哈哈哈!”朱元璋拍着朱怀,对郑和道:“看看,看看你家爷,这是指名道姓的想要对方大公主胡青璇吧?”
“你还愣着干啥?去问问是哪个和亲,那胡青璇成婚了没有?成婚让她离婚去!”
“啊?!”
朱怀惊愕的道:“皇爷爷,离婚的我可不要,宁拆一座庙,不毁一桩婚呐。”
郑和也跟着笑道:“回太爷,是占城国大公主胡青璇。”
“恐怕人等了咱家爷六年了,乖乖,一个女人等了六年,这何其不易。”
朱元璋笑容更甚,道:“那感情好,成吧,你去给礼部放个风,这婚事咱拍板了,和亲和亲……呵呵!瞧瞧!历史上的那些帝王是将女人朝外送,咱大明是朝内抢!强不强?”
郑和赶紧竖起拇指,道:“强!”
“去吧。”
“好嘞太爷!”
郑和笑嘻嘻的离去。
朱怀则一脸无语的看着朱元璋,道:“皇爷爷,我都没答应呐。”
朱元璋道:“这不需要你答应,不管你喜不喜欢,都要接受这次和亲,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,也是要让全天下的人看看,咱大明多强!”
说白了,这已经不是朱怀自己的私事了,这是大明对外秀肌肉的政事!
无论从哪方面考虑,老爷子都会接受这次和亲。
而且这和亲也不是咱大明要求的,是对方低三下四求过来的,这更能展示出大明的强大!
“皇爷爷。”
朱怀问道,“过
两天就是中秋了,今年中秋还出去吗?”
朱元璋摇头:“不出去了,走不动了,你自己出去转转,看看外面的世事罢。”
朱怀点头,道:“那成,孙儿也并非出去玩,想具体出去看看摊丁入亩究竟掀起多大的风浪。”
“十四那晚,就让老三留下来陪你。”
朱元璋笑道:“咱不需要陪着,不行你就带着小家伙和孙媳妇儿都出去转转。”
朱怀摇头:“不行!”
老爷子拗不过朱怀,只能点头:“都随你罢,你自己看着安排,咱都同意。”
“恩恩。”朱怀忙不迭点头。
……
洪武三十年,中秋将至。
时间过的真快,还有四个月左右就要到年关。
一些远洋国家,早已经开拨朝大明境内出发。
占城国是第一个抵达大明镇江府行宫的国家。
也算是表示了对大明足够的诚意和尊重。
占城和大明交趾有着很大一笔贸易往来,占城国从大明借调红薯玉米等作物不计其数,欠了大明很大一笔钱。
他们严格来说,就是大明附庸,大明想要制裁他们,已经不需要用武力制裁。
只是一个经济制裁,已经足够让这么一个家国垮台!
大明对外的手段,可不仅仅只是武力,在贸易等方方面面,他们离开大明,等着的结果就是亡国!这丝毫不夸张!
上一次的吕宋和三佛齐,不就是换了一批国王做了么?就是大明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结果。
八月十四这天,天空挂着一轮圆月。
月明星稀,应天大街上火光漫天,各种花灯争相斗艳,人群如梭拥挤。
朱怀优哉游哉的走在街肆上,何广义紧随其后,拱卫朱怀的安全。
朱怀挑了一家不大的酒馆坐下。
周围三三两两秋闱的才子们正在侃侃而谈。
“要我说,这摊丁入亩,347其实对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好事儿。”
“就是不知道那些搬弄是非的人是什么心里。”
“是啊,在下也这么觉得,毕竟人们不用负担严苛的徭役,官府就没有剥削的理由。土地纳税,搁哪儿都天经地义,朝廷已经做的足够仁道,太孙也是实打实的为百姓们在着想。”
“其心可诛!别他娘的当咱不知道那些传播流言蜚语的读书人啥心态,还不是被人收买了?为了两个钱,屁股都坐歪了,怎么不被诛杀全家啊!”
“呵呵,此言差矣,什么叫摊丁入亩是好的国策?前面说了永不加赋,现在不就是变相增加税收负担?”
这一句话,顿时让其他读书人义愤填膺:“你娘的!你是哪里冒出来的杂碎?这种话有脸说出口?”
“永不加赋朝廷可是说的明明白白,是滋生人口永不加赋,老一批人口的赋税还要承担,不要断章取义!”
“在下断章取义个啥了?听听百姓的声音,谁愿意摊丁入亩?”
“他们没读过书,你他娘的也没读书?亏的还是读书人?废材!”
“放肆!汝如此不雅,实为粗鄙。”
“老子不但粗鄙,老子还要抽你信不信?”
“哟呵?来啊!谁怕谁!在下就站在这里让你抽,有种来抽!”
顿时间,酒馆内吵的不可开交。
朱怀无声叹口气,民间关于摊丁入亩,依旧两极分化。
朱怀摇摇头,侧目朝外看去,恰好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。
朱怀笑了笑,起身走了出去,朝着那道曼妙的身影跟了上去。